全球变暖将引发一场“气候大流行”传染病

站长云网 2024-11-24 站长云网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1日报道,全球升温2摄氏度将会增加人类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引发一场“气候大流行”。鉴于携带病原体的生物活动范围扩大,感染者的数量也将呈爆发式增长。在所有生物中,没有哪个物种对人类造成的伤亡比蚊子更大。而气候变化给了蚊子壮大种群的好机会,因为它们一年中的活动时间得以延长,栖息地面积也将扩大。

作为登革热病毒传播媒介的白纹伊蚊的活动区域已经开始向北海道拓展。1950年时白纹伊蚊还无法在日本关东以南的地区生存,但2015年时已经在青森县确认发现白纹伊蚊的踪迹,跨越津轻海峡也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蚊媒导致的传染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亿。美国正在遭受蚊子的威胁。宾夕法尼亚大学10月发布的报告警告说:“即使是在自家后院也可能存在携带病原体的蚊子。”

洛杉矶卫生当局今年夏天曾发布警告,称登革热的感染形势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8月,新罕布什尔州出现了十年来首个东部马脑炎病例,导致1人死亡。

截至10月1日,美国已经确诊880例西尼罗河热病例,这种病毒每年都会在美国引发感染。甚至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牵头美国防疫工作的安东尼·福奇也未能幸免。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凯瑟琳·霍尔·贾米森警告说:“不一定非要出国才会遇到可能引发严重传染病的蚊子。”但是公众对于危机的认识不足。在该大学对1000人实施的调查中,担心感染登革热或西尼罗河病毒的比例仅为16%。

气候变化扩展了蜱虫、跳蚤、蝙蝠的活动范围,成为传染病传播的温床。美国夏威夷大学警告说,气候变化正导致全球范围内超过200种传染病的患者人数增长。

曾经担任日本政府新冠疫情防治对策小组组长的尾身茂指出:“全球变暖无疑将成为引发大流行的背景之一。”

愈发猛烈的飓风导致美国东部的湖泊环境变化,促进了高致死率的“食肉细菌”的繁殖。2023年,致死率高达40%的尼帕病毒在印度造成2人死亡。南美洲沿岸海水温度上升引发的厄尔尼诺现象与干旱导致的森林食物的匮乏使得蝙蝠不得不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寻找食物,有观点指出,蝙蝠很可能就是尼帕病毒的宿主。

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层中则藏有3万年前被无意间埋入的“定时炸弹”。永久冻土层占到北半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古老的病菌数万年来一直沉睡在地底。2016年西伯利亚发生炭疽菌传播,一名少年在接触被感染的驯鹿后死亡。

新冠病毒的变异和传播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下一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或许就是气候变化。

责任编辑:站长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