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条养殖三文鱼逃逸 挪威养殖场悬赏追捕 抓一条奖励500挪威克朗

站长云网 2025-04-02 怪罗科普 站长云网

前段时间,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商Mowi公司发布了一则“悬赏通缉令”,通缉对象正是自家养殖场逃出去的2.7万条三文鱼,赏金则是一条500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346元。2月9日,位于挪威特罗姆斯的一个养殖场中,工作人员发现其中一个围栏外圈受损,导致部分三文鱼逃逸。


刚开始以为逃逸的不多,谁知一清点,逃走的数量高达2.7万条,成该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逃逸事件。

而且,逃逸的三文鱼平均重量已达5.5公斤,已经到了可以捕捞售卖的阶段了。

养殖场可谓是损失惨重,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养殖场依然开出一条500的悬赏,要是全部抓回来,还将损失1350万挪威克朗。

这个决策让人匪夷所思,难道是抓回来后,继续售卖?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鱼逮回来,更多的是担心养殖三文鱼“污染和影响”野生三文鱼。


野生三文鱼的生态灾难

挪威养殖场养殖三文鱼采用的是网箱养殖,品种是大西洋鲑鱼,属于溯河洄游型鱼类。

简单来说就是:它在淡水上游产卵,幼鱼长到一定阶段,再回到海里生活,到繁殖期了,必须再次回到淡水中才能繁育下一代。

因此,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一生大抵是这样度过的:

幼年期是在陆地上的水箱里或者人工水渠中生活的,后期则是在海上的网箱中长大,个头达标了,就会被捕获、切片并运往世界各地。

网箱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直径10至32米,一般深10米,多个网箱会并排放。

开头提到逃逸的三文鱼,就是在网箱中逃走的。


在挪威,本身野外也是有大西洋鲑鱼的,但野生的种群已经很少见了。

根据2024年调查,野生的大西洋鲑鱼数量已经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可以用“濒危”来形容。

如果养殖的大西洋鲑鱼顺利融入野生鲑鱼之中,短期来看,似乎是有利的,至少数量上有了增长,在生物学中,这就叫“野化”。

然而,长远来看,危害是很大的。

这是因为养殖的和野生的,两者之间的基因是有差异的。

为了利益最大化,人们对养殖的大西洋鲑鱼进行了基因改造,让其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抗病和耐寒能力更强,所需的食物量则会相对少一些。

像这样的转基因鲑鱼,要是逃到野外,和野生的产生后代,那么结果就是,会稀释野生大西洋鲑鱼的基因,进一步加速野生大西洋鲑鱼的灭绝。

有研究表明,野生和养殖鲑鱼的后代,在自然界的存活率是很低的。

与此同时,养殖的鲑鱼往往会携带更多的寄生虫和致病菌,野生的鲑鱼一旦沾上了,极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渔民很开心,但根本抓不完!

自从鲑鱼数量大减之后,当地很多区域已经不允许捕捞鲑鱼了。一听到可以有偿钓鲑鱼,渔民非常兴奋,用他们的话来说:

“这不仅仅是钱的事,钓鲑鱼本身就令人兴奋!”

很多渔民就是冲着赏金而来的,准备大赚一笔,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去区分野生和养殖的大西洋鲑鱼。

然而现实比较残酷,养殖的大西洋鲑鱼捕获量非常低。


第一周,只捕获了400条,第二周250条,面对逃逸的2.7万条,杯水车薪。那些没有被捕获的养殖三文鱼,极有可能已经混入海洋之中。

事实上,Mowi公司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2018年,位于智利的养殖场就曾出逃69万条鲑鱼,2018年-2022年底,出逃数量超过160万条。

当时智利以“无法弥补的环境损害”为由,该公司在2018年被罚了670万美元。

在挪威,除了这次出逃的,前两个月还有6.5万条幼鱼失踪,这一次,该公司或将再次面临巨额罚款。

责任编辑:站长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