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高层论坛干货全在这:雷军 李想 王传福都来了

站长云网 2025-03-30 站长云网

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正在进行。昨天,是百人会论坛三天会期中最重要的高层论坛,车圈的十多位大佬先后登台演讲,共话汽车行业发展。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李想、何小鹏、李斌、雷军先后登台发表演讲。李想进一步阐述了星环OS开源计划及其优势,何小鹏全程畅谈飞行汽车,李斌则是从研发投入和充换电网络建设方面,回应外界对蔚来财务问题的关心。雷军作为汽车行业新人,第一次参会,分享了小米汽车的成果并呼吁生态开放。


在国内的造车“老炮儿”则重点讨论智驾平权、汽车出海等议题。王传福说:“开了智驾车,再也开不回非智驾车。”

外资品牌的代表宝马、奥迪,公布了新车布局、中外合作最新成果。

可以说,昨天全天的高层论坛上大佬们对行业趋势的深入探讨,就能代表2025甚至更长一个时期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此次论坛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从昨天上午开始,42号车库来到北京现场参会,并采访了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等车圈大佬,收集了相当多的干货和一手信息,以下是我们根据发言人出场先后顺序进行的内容整理。

01张亚勤院士:10%的新车在2030年具备L4智驾能力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高层论坛中,张亚勤院士首先分享了他对无人驾驶的观点。


他谈到,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美自动驾驶公司都有很多进展。他回忆道:“我去年到旧金山两次,乘坐Waymo无人车体验相当好,比我们司机驾驶得又好,而且也十分安全。”

同时,国内企业地平线、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成功上市,百度萝卜快跑在很多城市开始商用,在武汉全域做无人驾驶,都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张亚勤认为,对于无人驾驶而言,底层逻辑有两个,其一是大幅增加安全性,目前安全性已经能够增加接近10倍。其二是出行成本大幅降低,在过去100年中,马车到汽车让出行成本降低1/2-1/3,但汽车发展百年,出行成本变化不大。到了无人车之后,成本会再次下降1/2-1/3,这就让出行成本和安全性都有大幅度升级。


对于无人驾驶,张亚勤分享了5个观点:

无人驾驶是具身智能的特别重要的领域,其中重要的是安全性。目前百度、Waymo的安全性都比人类驾驶员高10倍以上,具体的,百度的数据是比人类安全14倍。

大模型、生成式AI对无人驾驶有很大的推动。像是数据不足、长尾CornerCase、驾驶常识问题,大模型都有很大的进步。

需要多模态的传感器,不仅需要激光雷达,也可以有4D雷达,也可以有别的不同的模块。数据源越多,就能做更好的决策。另外,不能把纯视觉和多模态感知像宗教一样划分。

L4无人驾驶要以单车智能为主,车在没有任何外力辅助的时候一定能开起来,车路协同,云等方面是作为补充。

张亚勤认为,如果Waymo、百度等自动驾驶公司做得顺利,今年就可以达到自动驾驶的ChatGPT时刻,但规模化还需要更长时间。到2030年,10%的新车将拥有L4的智驾能力,届时智驾的DeepSeek时刻就来临了。

02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未来汽车品牌可能不超过20个

在演讲中,邓承浩首先总结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四大特征。

第一,竞争在重塑,洗牌在加剧。他谈到,如今自主品牌渗透率超过70%,渗透率超过50%。同时,各大汽车集团销量分化,竞争加剧。邓承浩认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我们最终的汽车品牌应该不会只有3-5个,最后有可能不超过20个品牌相对有一定的声音。

第二,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转型速度非常快。


在电动化方面,长安汽车计划量产固态电池,今年将发布样车,2026年装车验证,2027逐步量产。邓承浩表示,长安汽车的固态电池可以实现400Wh/kg的能量密度,这让车辆续航达到1,500km以上,同时让安全性提升70%。

他补充道:“具备成本、质量、性能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品,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化,我们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还有很多科学问题要解决,我们预计2030年以后或许有机会规模化量产。”也就是说,现在买电动汽车不用怕电池技术背刺。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今年已经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同时,深蓝S09也很快会量产,这款车将成为深蓝汽车30-35万的大六座旗舰级产品。

第三,跨界合作、跨界传播成为产业新常态。一方面,中外企业合作不断深入。另一方面,汽车企业会直接面向C端用户。

邓承浩表示,这方面发现了很多挑战和压力。他特别举例小米汽车:“原来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就已经OK了,但是现在一个好的产品跟好的流量结合非常重要。我们团队开玩笑说,我们上个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总天天在过年,有时还一天过好几个年,我觉得对我们挑战还蛮大的。”

第四,长安汽车加速布局汽车出海。邓承浩说,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他基本都在欧洲,去了几十家比亚迪的店、也去了很多NIOHouse,甚至还去小鹏的4S店借会议室开会……


今年3月21日,深蓝汽车在德国举办品牌发布会,将在欧洲市场发售深蓝S07,紧接着还会发布深蓝S05。下个月,深蓝汽车位于泰国的新能源整车工厂将正式投产,首款车型是全球化战略车型深蓝S05,加速全球化布局。

面对汽车行业的挑战,邓承浩针对汽车出海,以及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还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03广汽集团高锐:今年上市国内首款L3自动驾驶汽车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在演讲中从产品、产业的变化,以及广汽高质量发展计划两方面展开。


他谈到,今年智能平权成为市场的竞争焦点,高速NOA、城市NOA高阶智驾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同时,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0.9%,总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60%。在整车规模跃升的背后,动力电池退役潮也会加速到来,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突破300万吨。此外,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也备受瞩目,它们与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互通、供应共享、工艺复用,正呈现出加速融合的态势。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高锐宣布了广汽集团的多项计划。今年以来,传祺向往S7、昊铂HL、埃安UT、广汽丰田铂智3X、广汽本田P7陆续上市,全面覆盖了纯电、增程、插混等新能源动力,并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打入14万级以内。


他还说道:“今年我们将启动国内首个L3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的销售,广汽与滴滴合作首款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会下线交付。”

到2027年,广汽会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L4自动驾驶车型,力争产品智驾水平和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广汽集团位于番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累计落实投资460亿元,陆续建成广汽埃安的智能零碳工厂,因湃电池、锐湃动力等新能源的重点项目,构建了从锂矿到充电设施再到电池回收一体化的全链条能源生态。同时,广汽集团加快国际化步伐,在74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构建多元产品布局。

此外,广汽发布了L4级的Robobus,推出多旋翼和复合翼的两个系列飞行汽车,以及具身智能人型机器人。高锐表示,广汽全场景、立体化智能出行的大生态已经初步成型。

04李想:4月底能逐步看到开源操作系统成果

3月27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宣布,开源理想星环OS。


昨天上午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李想进一步分享了星环OS技术细节,并阐述了其五大优势。

李想在开场时说道:“大概4月底大家就能逐步看到我们的开源成果。”

根据星环OS系统架构图,理想汽车开源包含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智能车控OS、智能驾驶OS以及通信中间件及工具链。


其中,基于智能车控OS,可以把所有车辆控制的相关功能都集成在一个控制器里,节省开发成本,并且让功能定义更灵活。同时,操作系统适配不同的MCU,研发效率可以快速提升。

智能驾驶OS是车辆的大脑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任务调度、图像优化处理,实现对算力的高效利用;也可以实现非常好的算力共享,一颗芯片同时处理多个工作。

通信中间件及工具链相当于车辆的神经系统,负责信号的有效传递。同时,理想汽车在安全上做到整车全域安全部署,提升车辆整体安全。


李想总结了星环OS的五大优势:

适配非常灵活。一颗芯片的适配周期大约4周,相比理想汽车曾经使用的AutoSar节省了约5个月时间。

对于芯片的适配范围特别广。星环OS支持Arm,RISC-V的32位、64位等架构的芯片,对于国内外主流厂商地平线、芯驰、英飞凌、英伟达等都有很好的支持。

性能更强。以AEB为例,在120km/h行驶时,星环OS的低延时可以缩短7米的制动距离。同时,整个系统相比AutoSar响应时间快1倍,稳定性提高5倍。

成本更低。拿2024年举例,理想汽车大概一年节省了几十亿的BOM成本,过去车上重复传感器、重复计算的需求都砍掉了。同时,可以更快实现OTA。

安全性更高。星环OS实现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架构,通过软硬结合,签名验证速度提升4倍,实现了全链路的设备认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能力。

05何小鹏:飞行汽车可能有2万亿美元市场

在昨天上午的演讲中,何小鹏重点讲了讲飞行汽车的进展。

他谈到,1886年,人类发明了汽车,如今全球有两家汽车公司可以实现年销千万辆,多家可以实现年销百万辆。同时,飞机1903年首飞,如今却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年销1,000架飞机。

何小鹏认为,未来10-20年时间全球飞行汽车销量大约是昨天汽车销量的3%-5%,但是销售收入大概可以达到汽车的20%。这样来看,每年全球汽车大约有10万亿美元市场,飞行汽车未来可能会有2万亿美元。


在过去十年中,小鹏投入到飞行汽车研发的费用达到100亿元,1,400人参与研发。2025年还会投入30亿元用于飞行领域。

何小鹏说:“每台飞行汽车用300公斤碳纤维,一旦在2026年量产,相信我们会成为全球使用碳纤维最大的汽车工厂。”

目前,小鹏飞行汽车工厂已经开始建设,工厂建成后,计划年产1万台飞行汽车。同时,该工厂也将成为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何小鹏欢迎大家考取飞机驾照:“相信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十分钟就可以非常适应怎么样开飞机。”

06高翔:到2027年将推出40款车型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首先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格局,并表示增长、创新与合作是宝马进入中国市场30年以来一直关注的三个主要话题。

2024年,宝马在中国交付71.5万辆汽车,其中包括10万辆纯电动车。而宝马在中国已经累计交付40万辆新能源汽车。


今年3月14日,第一辆中国制造的宝马新世代测试车已经在沈阳下线,进入全面测试的阶段,高翔本人已经在本周试驾过这些车。到2026年,沈阳iFACTORY数字智慧工厂将开始生产新世代车型。

同时,高翔表示,从现在到2027年,宝马将推出超过40款全新或改款车型。

高翔强调,宝马在中国的增长和创新成就与中国合作伙伴密不可分。例如,宝马此前发布的第六代大圆柱电池就是宝马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的典型案例。通过与300家合作伙伴合作、40多个联合项目研究,宝马研发出了新一代电池。同时,宝马与华为展开合作,在中国开发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车载数字生态系统。此外,宝马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大语言模型将进入汽车。

高翔还就人工智能、国际政策和标准,以及市场健康增长提出三点建议。他强调,宝马认为下一阶段的行业增长应该侧重市场驱动为主,而非“内卷式竞争”。同时,纯电动、PHEV、燃料电池车、高效内燃机平衡发展,以确保行业长期繁荣。

07罗英瀚:华为顶级智驾与Quattro匹配,1+1>2

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在演讲中说:“我们相信1+1>2。”

奥迪通过与一汽合作,基于PPC和PPE平台的车型将在今年推向市场。同时,奥迪也融入了华为ADAS系统。他说道,顶级的智能驾驶与奥迪驾驶特性以及Quattro相匹配,确保奥迪可以持续为高端客户服务。


罗英瀚还谈到了与上汽的合作,品牌名称使用字母标识AUDI,目前正在快速跟进高档电动车的开发。罗英瀚相信,这是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

根据规划,今年将是奥迪在中国的产品大年,新一代燃油车、纯电车以及AUDI全新品牌。未来两年,奥迪将推出7款新车。

罗英瀚还对汽车行业竞争发表了三个观点:1.追求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零和竞争;2.追求质量和可靠性;3.追求共同努力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最好的解决方案。

08王传福:开了智驾车,再也开不回非智驾车

王传福在演讲中回顾了2025开年以来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智驾是安全出行的最强守护。”

王传福认为,汽车的电动化上半场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则是颠覆性的。“开了智驾车,再也开不回非智驾车。”


实际上,电动化的变革并不算快。王传福认为,智能化的下半场变革大约就是2-3年,变革速度加快。从前,业内用新能源车渗透率衡量行业发展速度,如今还要用高阶智驾推动行业发展。

在出海方面,去年比亚迪在海外10多个国家和市场进入了全品牌前十名。同时,首个海外乘用车基地已经投产。

09尹同跃:岁数最大的雷军粉丝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尤其幽默。

尹同跃登台后说道:“在王传福董事长之后讲话,压力非常大,比市场压力还要大;和雷军坐在一起,享受了岁数最大的雷军粉丝的好处;每次来,听到万钢主席和欧阳院士的讲演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内容极为丰富,理解上,有时候理解不了。”


谈到奇瑞的创新,尹同跃表示奇瑞一直依靠开放式创新。在电动化方面,与宁德时代合作;在智能化方面,地平线为奇瑞赋能很多。

尹同跃特别幽默地说道:“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与地平线CEO余凯形象相符),体现在车上面的确很聪明,能抢道。”

谈到新能源车出海,尹同跃表示,奇瑞一直坚持全球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举。一方面奇瑞积极“走出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两条腿走路。

10淦家阅:智驾平权的前提是安全

淦家阅在演讲中说,吉利通过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三大核心能力推动全域AI落地。

在大算力方面,吉利打通自己的生态链,依托星睿智算中心2.0,吉利的AI算力达到23.5EFLOPS,在全球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同时,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开发多模态大模型,并决定向全球开源,以促进AI技术的行业普惠。


在大模型开发方面,吉利在新能源转型之初就同步开始布局了AI大模型的开发团队建立,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开始进行多模态通用类大模型,联合参与阶跃Step—Video和Step—Audio,均为多模态通用类大模型,可以实现语音类和视频类内容生成。同时,吉利也将阶跃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和吉利的星睿垂类大模型相结合,使车内交互更丰富。


在大数据方面,淦家阅表示,目前吉利具备L2级以上的智能驾驶车辆已经超过750万辆,实际行驶里程超过百亿公里,位居中国车企第一。同时,吉利自研了AI-Drive大模型,可以实现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复杂驾驶工况,世界模型训练智驾效率提升30倍。

在有了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之后,吉利用AI赋能整车、能源、底盘、智驾等领域。在智慧能源方面,吉利自研了星睿AI云动力大模型,如今电混轿车和SUV的亏电油耗分别进入2L和3L时代。在智能底盘方面,吉利自研AI数字底盘确保车辆在极端状态下保持稳定。智能驾驶领域,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


在会前的采访环节,淦家阅专门提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淦家阅强调,吉利做所有产品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我们认为,一个产品不安全,或者它质量不合格,这个产品就会变成0,对用户是0价值或者是负价值。吉利在智驾推出的时候,一定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

11李斌:开放芯片和操作系统

李斌在演讲中,首先宣布ET9已经开启交付。昨天李斌将演讲的重点放在了蔚来的自研技术,以及充换电网络上,试图用这两方面的阐述,回应业内对蔚来财务状况的关注。


李斌重点讲了讲蔚来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李斌说,从性能上讲,一颗神玑NX9031至少等于现售车型的4颗Orin-X芯片性能。并且,李斌专门强调NX9031是一颗“满血版”芯片,其性能和英伟达Thor-X相近。

在会前采访中,李斌同样强调了这一观点,今年率先上车的Thor芯片都是“残血版”Thor-U,这就让NX9031成为市面上第一款量产装车的5nm智驾芯片。

李斌谈到,自研芯片的投入非常巨大,研发芯片的投入,大概和建设1,000座换电站的投入相当。

在智驾冗余设计方面,蔚来ET9用于冗余的成本就达到了3万元。

另一方面,ET9搭载了面向AI的整车操作系统SkyOS。

并且,蔚来对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持开放态度,李斌说:“如果想用我们的芯片或者我们的操作系统,直接找我们就行。”

近期,业内高度关注蔚来的财务状况,李斌从研发投入、充换电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根据李斌公布的数据,蔚来近两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30亿元以上。李斌说:“在创立蔚来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下目标,一定要做正向开发。”


李斌谈到,在蔚来投入600亿之后,公司无形资产只有400万美元。同时,蔚来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车企,会用最高的财务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亏的钱,亏在哪都是一目了然的。”

李斌表示,大家经常说蔚来服务做得好,可能钱都花在了服务上。其实不然,蔚来的钱主要都花在了研发上。李斌也承认,蔚来在管理经营上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交了很多学费,页不可避免地浪费了很多钱。

“我自己在这方面要继续成长,我们整个团队还要继续成长,但是在研发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意味着,蔚来依然会坚定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蔚来也把钱花在了建设充、换电网络上。目前,蔚来换电次数接近7,000万次,充电服务超过5,200万次(其中80%是蔚来以外的用户)。在全国范围内,蔚来已经建成3,206座换电站,其中972座高速路换电站,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

根据规划,蔚来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充电县县通,到今年年底要实现27个省级行政区,2,800个县的换电县县通。

李斌相信,蔚来布局换电站不仅仅能服务用户,也能帮助卖车,这是蔚来在长三角地区卖车的经验。

在会前的采访环节,李斌再次谈到蔚来“交学费”的事。他认为,蔚来最大的“学费”是换电站布局太晚了。此前,蔚来低估了换电站对用户买车的作用。如果2022、2023年建的再早一点的话,销量、用户满意度会更好一些。


如今,在蔚来保有量最高的地区——有一半的蔚来都卖到了江浙沪三地,加上安徽占到60%销量。去年年底,江苏实现换电县县通,就在本月,浙江除两个海岛外,也实现了换电县县通。在上海地区,180座换电站正服务10万用户。

12雷军:三天完成一年销量目标

雷军登台时,会场内座无虚席,还有相当多的人站立旁听。然而,这还是雷军第一次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雷军从小米汽车交付进展、征战赛道、生态开放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去年同期,小米SU7正式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SU7交付量突破20万台。去年4月,小米SU7上市首月,锁单8.8万台,60%是天使单,也就是没有试驾、没看过车直接下单。加上小米26万元的平均售价,雷军认为,这就是消费者对小米的信任。


雷军回忆,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很多人说小米入局太晚,但昨天往回看,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时间刚刚好。小米造车的时候技术、用户消费习惯、供应链都已经成熟。

上个月,小米发布SU7Ultra,雷军说道:“让我极为震撼的是,三天不到的时间销售了1万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实际上,去年全年50万以上的豪华轿车销量为12.1万辆,这意味着超豪华市场为小米打开了大门。

雷军谈到,他特别认同李斌的观点,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五年来,小米的研发投入达到1,050亿元,预计今年的投入也将超过300亿。


去年,小米SU7Ultra原型车在纽北跑出6分46秒874的成绩,成为纽北最速四门车。今年,SU7Ultra量产版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战胜保时捷TaycanTurboGT,还得到了保时捷的“公开点赞”。

雷军谈到,对于小米这一科技企业来说,把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语音等智能化做好是小米的本分。

同时,雷军谈到愿意开放小米智能生态。小米开发了许多车内硬件生态,包括手机支架、后排屏幕、双表盘、底盘氛围灯等。雷军希望业内同行能够共享资源,大家一起统一标准。

13余凯:地平线征程6P回片,城区智驾Q3量产

余凯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地平线在智驾领域的成果。

2024年,地平线首次在智驾芯片市占率获得中国第一,超过30%的份额。也就是说,中国每卖出3台L2级以上的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是地平线的方案。

在芯片和软件算法上,2023年发表的CVPR论文,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UniAD,获得了CVPR最佳论文奖。去年发表的论文VisionMamba在全球4万篇AI领域论文中引用率排名第三。


余凯谈到,今年以来行业掀起了“智驾平权”浪潮,奇瑞、吉利、长安、广汽等车企纷纷发布相关产品,而地平线要么是唯一的供应商,要么是唯二的供应商。

余凯说:“我相信今年我们会取得最大的份额,就像最近行业里给地平线一个绰号,叫做『智驾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同时,余凯宣布,征程6系列的旗舰版,具备560TOPS算力的征程6P,最近已经成功回片,并且成功点亮,在100小时内完成实车验证。

此外,地平线推出SuperDrive(HSD)城区高阶智驾系统,将于今年Q3量产上车。

余凯认为,回顾手机发展历史,智能汽车时代智驾的角色就类似手机基带。地平线认为今年将是“智驾元年”,智驾将达到普通司机的水平;而在3年之内,可以实现“脱手开”,智驾水平媲美专业司机;在5年内,将实现“闭眼开”,智驾将达到顶级车手驾驶水平;在10年内,将实现“随心开”,智驾水平超越人类。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厂商可以选择自研基带,也可以使用供应商方案。余凯认为,在自动驾驶行业同样有着“二八开”的规律,即20%的车企自研,80%找合作伙伴。实际上,无论是自研,还是选择供应商,最终目标都是跟上技术演进的速度。

责任编辑:站长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