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你的影院按摩椅,9个月赚了1个亿
正式开唠之前,差评君想问一个小问题:你觉得电影院里最好的观影位置是什么?你或许想说什么黄金观影区,有的人爱好偏左,有的人唯爱后排等等。但要我说,上面这些都差点意思,真正的最佳观影位是那些避开按摩椅的正常座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按摩椅就成了电影院里的“毒瘤”。
一场电影,不同人,不同命。
有网友吐槽说,自己正看着哪吒呢,突然背后椅子就开始按压、掐脖,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不能中途暂停,毫无招架还手之力……
这还只是按摩椅的数罪之一。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共享按摩椅,基本清一色都是吐槽贴。
明明是一个靠解压减负来赚钱的服务型工具,却常常因为折磨人而被诟病。要么是按摩技术烂,越按越痛,消费者花钱找罪受。轻则腰酸背痛,重则红肿骨折。
除了难用之外,它们的不近人情也败光了自己的“路人缘”。
比起琢磨怎么按得更舒服,按摩椅们似乎更乐意把手段和力气,花在怎么对付白嫖蹭座上。
从一开始的言语恐吓,再到后来进化出了物理驱逐的法子,或翻转,或弹跳。他们甚至发明出了一个得意的专利“共享按摩椅防占座装置”。
但,就这么一个疯狂闯祸、口碑稀烂的产品,却好像过得挺好。现在在行业排名第一的乐摩吧都已经准备冲击上市了,9个月就净赚了1亿多……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在亏得找不着北的共享充电宝们的衬托下,日子显得那是格外滋润。
由于平时总是单方面被折磨,所以我从来没留意过这些按摩椅到底是什么牌子。
翻完招股书才知道,这次准备冲击上市的按摩椅品牌乐摩吧,算行业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其规模更是夸张,单价几千元的大件商品,居然已经投放出去了50多万张,在各种高人流量场所无孔不入。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国所有GFA(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0平米的综合商业体里,乐摩吧一家就占了其中70%。
一半以上的大型影院和机场,也都被它吃下了。光是在影院这一项里,乐摩吧就放了32万张椅子。
这玩意对影院、机场们来说,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仅省了自己买椅子的钱,还可以拿按摩椅的收入分成。
如果不是当年铁路局官方出来强制喊停,明确要求按摩椅不能超过20%。没准你现在去高铁站,都坐不到几张正常椅子了。
当年泰安火车站就闹出过笑话,总共1499个座椅中,按摩椅930个,普通座椅只有558个。
除了规模大、扩张快之外,按摩椅的赚钱情况也挺让人眼馋的。
相比于4元/小时被狂喷的充电宝,乐摩吧的椅子起步价就是6元/每分钟。其他两档10元/12分钟和15元/20分钟,更是充电宝们不敢想的价。
其中,商场业务赚得最多,9个月干到6亿。最折磨人的影院赚得也不少,9个月狂砍1.7亿元,
到了品牌们的口中,更是成了躺赚的生意。
根据《2022—2028中国共享按摩椅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的计算,一台乐摩吧共享按摩椅平均成本5000元。假设说设备平均每天服务5~10人,客单价10元,平均月收入也是2000元。
就算再刨除七七八八的成本,那基本几个月也都能躺赚回本了。
跟隔壁亏得快退市的怪兽充电一比,这按摩椅买卖还真不错。哪怕在上市这个需要钱的节骨眼上,还慷慨解囊,给股东们分红了4000万。
本着有钱大家一起挣的原则,差评君就想着去套路几个供应商,来给大家探探深浅。
结果,找了一圈却几乎没有找到乐摩吧的代理销售,其他品牌的供应商也非常少见。
这就很奇怪了,靠规模取胜的共享经济,应该代理商遍地啊。在官网留个电话,立马就有800个代理商吻上来才对。
再去仔细翻了翻招股书,差评君才发现乐摩吧居然大部分业务都是自营。由公司自己负责选址、产品提供、维护等等。像它所有的影院业务,基本都是直营对接。
仅有的一个合伙人模式,也是和影院、商场等渠道商直接对接的。
难道说,真有这么好的买卖不肯带我们?
不过,更仔细地翻了翻业务之后,差评君却觉得它不带我们也好。这个看起来躺赚的生意,其实并不好做。
首先就是蛋糕压根没这么大。
对于共享经济来说,好点位就是一切。但跟轻便小巧的共享充电宝不同,按摩椅的占地面积大,一整个大商场也放不了几台按摩椅。
而像方特之类的大型游乐园,还有商场、火车站都是和品牌直接谈直营合作,根本轮不到小经销商们插手。哪怕是乐摩吧这样的老大哥,它合伙人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缩减,现在更是已经不让个人加盟了。
大哥们吃完肉,剩下的汤才能轮到后来者喝。
我咨询的某品牌经销商对我透露的说法是,日收入能有上百的位置都属于非常好的点位了。
其次,对于经销商们来说,要想抢点位、扩规模,就得用利润作为代价。
经销商的成本除了买设备的启动资金外,每笔钱都要和场地方分账。比如某按摩椅品牌,给我开出的最低分成比例是30%。如果点位一点,比例会更高。
除了分成外,好位置还得给场地方上缴入场费。尤其是机场、车站这种人流量巨大的地方,入场费都是需要公开招标的。
就比如大连国际机场第八批航站楼的一期招标里,乐摩吧给出的单台机器入场费是首年40200元/台。这次招标的台数是50台,就算抹个零头算,这第一年要给机场的投放入场费也是200万元。
而经销商不光掏钱入场,像运营、维护、售后、保养等等,都由经销商们一手包办。
作为大件电器的按摩椅,除了进价贵之外,修起来更是费钱。根据盐财经的报道,其走访的经销商,采购的按摩椅3年以上就需要维修,甚至换新。
至于维修费用,有加盟商对界面新闻爆料:“一张人造革就500元了,开关和电子元件大概是100-300元。要是托架断裂,还要直接返厂,期间还伴有维修技师的工时费不断攀升,一系列的维修支出让人吃不消。”
某供应商和我透露,他们运维和购机成本算下来,最少得占到流水的40%。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一定不是一笔小支出。因为光乐摩吧自己在去年就烧了3个亿来扩大规模和维护设备。要知道这按摩椅是他们自己造的,要是换做供应商那成本更打不住。
所以,相比于毛利直逼茅台的共享充电宝来说,乐摩吧的毛利率只有34.22%,曾经排行业第二的摩摩哒更是只有14%。
现在的乐摩吧之所以还能过的不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同行都熬死了。
2020年行业风波的时候,其他规模不如它的同行们,很多都已经退场了。像排行第二的摩摩哒,2022年已经被其公司放弃了。
而乐摩吧背靠专做按摩椅的久工实业,有大集团的生产实力当靠山。摩摩哒吐出来的影院份额,一半都被它吃掉了。
其他同行像顾家家居、奥佳华这些公司,也都已经很久不披露自己按摩椅的数据。
所以说,乐摩吧目前看确实是小而美,因为它已经是行业最后的优胜者了。
哪怕是这样,乐摩吧也因为没有找到第二增长点而焦虑,按摩椅的业务占掉了98%的收入。
而这一项收入,在吃掉一二线城市之后,也会进入瓶颈期。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按摩椅市场2018-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只有9%。
所以,这次急着上市,有一方面就是为了拿钱去海外市场扩张。
实际上,一些国内的共享按摩椅小牌子已经在尝试出海了。而且,加盟商和我透露说,在马来那边的按摩椅收费和国内差不多水平了。
乐摩吧也打算到亚洲其他地方闯一闯,想看看有没有新机会。
虽说除了美日韩之外,其他地区的按摩椅市场也没有那么大。而且,运输、维修估计都是一笔大开支。
但,怎么也比隔壁兼职卖白酒和口罩过活的共享充电宝们,好得不止一星半点。
不过,最后差评君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句。既然你们都已经要出海赚钱了,那能不能放电影院一马……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