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无人配送车越来越多:快递员不怕“抢饭碗” 路权成普及关键

站长云网 2025-02-09 站长云网

全程54秒,装货、扫描识别码、选择操作、界面轻按“发车”键,四辆黑白相间的“熊猫车”随即启动。这些低速无人配送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时速,分别将车上200多件快递包裹送向目的地。2月7日,春节假期刚过。四川顺丰龙泉驿来龙村营业站点门前,经理牟春松与几名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持证上岗”两个月的无人配送车也在其中。

距牟春松30公里外的新都中通分拣中心内,5辆满载着快递包裹的蓝绿色小车正等待操作员的指令。新都中通直链项目负责人卢亚中称:“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中心无人配送车的运送快递包裹占比已经超过38%,无人配送车达到18辆,今年我们的计划是突破40辆。”


▲无人配送车正在装载快件

成都无人配送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相关市场规模变化的侧写。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无人配送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建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无人配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无人配送市场规模将达170亿元。

“目前无人车主要应用在B端,而C端是未来的方向。”牟春松表示,无人配送车就像移动的蜂巢,客户可在车身扫码取件。据了解,目前C端无人配送车已在四川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校园内应用,未来也可应用到居民小区内。

随着无人配送车的普及,快递行业如何在末端降本增效?巨大的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将给快递行业、从业者带来怎样改变?成都的无人配送车距离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对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快递企业、无人车研发企业、快递员、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

现状

效率提升超40%

1年内车辆数量增6倍,今年再翻一番多

“我们站点每天会分4次派件至各网点,用上无人车后,快递员每次能节约30分钟折返时间,效率提升40%左右。”四川顺丰龙泉驿来龙村营业站点经理牟春松表示,同时从转运中心来的货车不用去各站点,只在某一站点卸货后,由无人车送往其他站点。

据四川顺丰龙泉片区负责人李尧介绍,目前该公司在成都投放无人车共17辆。上牌以来,每个月的快件量突破10万件,这些无人车分布在龙泉驿区的7-8个站点上,每个站点安排一名人员操控车辆。

据悉,在龙泉驿区投用的无人车由四川新石器无人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此前,车辆已在中德智能网联基地通过系列测试,达到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续航最大距离为100公里,全程无需人为干预。”新石器无人车西南商务总监蒋宇称,目前该公司在成都市场的布局主要是容量为3立方米的车型,行驶半径为10公里。


▲无人配送车在行驶中

蒋宇表示,新石器在蓉合作运营商不止顺丰,京东也是其中之一。据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1月起,京东物流在龙泉驿区陆续投入9台无人车,跑行路线34条,覆盖近30个社区和多个商场。

“对于单量密度大的批发市场,快递员可专注现场揽收、打包,由无人车将打包好的包裹传回站点发出,减少了快递员往返站点的重复劳动。”京东负责人介绍,人车协同,让快递员在相同工作时间内揽派更多订单,获得更多收益,归属感会更多。

在新都区,中通的无人车数量已从去年春节时的3辆增长到现在的18辆,新都中通直链项目负责人卢亚中表示:“目前,中通在新都区设定的无人配送车固定点位有30个,距离新都分拨中心最远为24公里,今年,我们计划将固定点位增长到50个。”

这些车辆的研发商九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们的容量达5立方米,四角顶端均安有摄像头,车顶则配置有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用于提前识别周边障碍物,有危险就会自动停车,摄像头可360度实时监控路面情况,并同步到后台,以监控车辆行驶过程。

阻力

交通安全问题和“路权”开放度不高

是无人配送车未普及的原因

如此看来,无人车效用不低,为何在成都普及度却不高?答案在道路安全及各个区县“路权”放开度等方面。

“成都在四川的无人车应用程度是最为领先的,而在成都内,龙泉驿区是领先的。”龙泉驿区汽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内有目前四川唯一的低速无人车测试场地,凡是取得牌照上路的无人车,都需在此通过测试。从公司申请到取得牌照上路,一般经过3周。这些授牌的车辆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

这一说法也得到快递企业、无人车研发企业的证实。四川顺丰龙泉驿来龙村营业站点经理牟春松直言:“目前来看,和我们公司无人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大概累计有3-4起,无一例外都是无人车被私家车刮蹭。”

类似交通事故也出现在新都区街头,新都中通直链项目负责人卢亚中分享了一件典型案例:“我记得在去年底,我们无人车被一辆私家车追尾。”

卢亚中表示,该私家车司机想近距离看这个新奇的“小家伙”,结果疏忽无人车减速、刹车,最终追尾,交警认定该车辆司机负全责。“最近一年来,中通的无人车发生的交通事故约5起,都是私家车追尾导致的。”


▲无人配送车停靠中

除了交通安全,“路权”开放度同样影响无人车普及率。据龙泉驿区汽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第三十五条中明确,未列入机动车号牌发放管理相关规定的专用作业车(包括但不限于低速无人物流车、低速环卫车、低速自动售卖车等)的示范应用,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可以参照本细则进行规范,在确保安全和畅通的情况下开展试点。这句话,让以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之一的龙泉驿区加快了开放“路权”的脚步。

该区汽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泉驿区和新都区布局了商业化无人配送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的汽车市场发展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新能源、二是智能化。成都的汽车产业智能化是具备潜力的。如新石器无人车西南商务总监蒋宇所说,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2000多万的人口、已经突破每年28亿件的快递业务量,都是我们产品布局的基础条件。”

未来

面对快递行业智能化

一线从业者“要么更深,要么更广”

在未来,快递配送无人化的趋势已是必然。新都中通直链项目负责人卢亚中坦言,在新都,中通现有无人车18辆,今年目标是增加至40辆左右,但远不能满足需求。“在新都分拨中心,我们还有19辆4.2米长度的货车,容量约12立方米。如果用无人配送车,效率能提升40%-50%,算上电费和运维费,成本也远低于人工成本,将传统货车替换成无人车,是我们在有‘路权’前提下的未来规划。”

蒋宇表示,在2024年,一款容量为12立方米的新型无人车已亮相全国互联网大会,很快会实现量产,“已经有快递企业在和我们洽谈准备”。

据了解,这款车型具备1500公斤的装载能力是现有车型的2倍,单次最高可以装快件约2000件,最大续航里程为200公里,蒋宇透露:“该车型的行驶场景设置在核心城市的外围乡村、县域,突破载重量、容量和运输距离的限制。”


▲无人车装载货物即将完成

而无人车进校园、进楼宇等,早已不是新鲜事。

快递行业的智能化迭代,是否会让快递的一线从业者们产生危机感?在成都的龙泉驿区、新都区、武侯区等地部分快递员眼中,尽管无人车普及速度很快,但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无人车都不会取代他们,反而能协助他们提升收益。

龙泉驿区的一名快递员表示:“这些无人车帮我们把揽收快件送回站点,让我们能揽收和派发更多快件,提成当然也会增加。”

在新都区的快递员李先生表示,他的派件区域里很多楼栋没有电梯,无人车不能代替他送货上门。“还有一些道路很窄,无人车那么大,只能绕路。我熟悉近路,速度比它们快。”

一名快递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无人车真的普及到C端服务,对我们快递人的能力要求将更高。要么更纵深,成为‘地图通’,快速识别犄角旮旯收货点,保证准时准点送货上门,到达无人车到不了的地方;要么更广大,转型成为无人车运维人员或在行业内创业。”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李娅娜则表示,快递员凭借专业经验和对配送区域的熟悉,充分发挥无人车的最大效能。她认为,无人车普及化,不会降低市场对快递员的需求,反而为其开辟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快递员无需担忧被替代,完全能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在与无人车的协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共同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无人配送车碾过成都街头的晨曦,它装载的早不止是快件包裹,更是一次物流革命。如何在其间与技术共存?这一命题的讨论并未结束。

责任编辑:站长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