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那么它们会怎么做?
杜鹃鸟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由于它们“布谷布谷”的叫声,很地方将它们喊做布谷鸟,比较受人欢迎。不过,杜鹃鸟在鸟类世界应该不太受欢迎,因为它们并不筑巢产卵,而是把自己的蛋产在其它鸟类的巢穴中,让其它鸟类孵化和养育后代。
不仅如此,有时候杜鹃雏鸟还会把原主人的蛋推出巢穴摔碎,让比自己小很多的养父母喂养自己。
杜鹃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
有趣的问题是,如果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那么它们会怎么做,会有什么反抗的办法吗?
简单的回答是,大部分宿主鸟都有反抗的办法,这就是它们没有灭绝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大部分宿主鸟的反抗都发生在蛋的阶段,一旦蛋孵化出来,任何种类宿主都会乖乖养育寄生的雏鸟,它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后代不太一样,但是它们不会冒险放弃自己的后代。
在进入主题前,我先辟谣三个关于鸟类巢寄生行为的常见误解:
一是只有杜鹃鸟会巢寄生;二是巢寄生的雏鸟比它们的“宿主父母”要大得多;三是巢寄生的雏鸟每次都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巢。
实际上,巢寄生非常普遍,大约1%的鸟类被观察到有这种行为,有一些是纯巢寄生的,完全不自己筑巢,有一些则是会自己筑巢,但偶尔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把蛋产在其它鸟巢中。
另外,大部分巢寄生的雏鸟和宿主的雏鸟体型差不多,我们平时看到体型存在巨大差异的案例通常是寄生鸟杜鹃和宿主鸟芦苇莺的组合,可能也正是因为宿主鸟体型太小了,所以在这对组合中,杜鹃雏鸟会提前孵化,它们会把宿主鸟的蛋尽可能多得推出巢穴,不然芦苇莺父母根本无法养活它。
被巢寄生的宿主鸟如何反抗?
其实,巢寄生与自然界其它生物关系是一样的,就是一场生物进化的军备竞赛,寄生者在想方设法欺骗宿主以便更好地寄生,或者说提升自己后代的存活率,而宿主也在想方设法识别、反抗巢寄生行为,以提升自己后代的存活率。
一些反抗行为发生在宿主鸟发现自己的巢穴被盯上时,这时宿主鸟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驱赶巢寄生的鸟类,要么直接放弃自己的巢穴,找一个地方重新筑巢。
最多的反抗行为发生在蛋上,或许是因为对于宿主鸟来说,这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案,它们不用和寄生鸟——比如杜鹃做正面交锋。
鸟类通常无法判断自己巢穴中蛋是否多出一个,但是那些经常被巢寄生的宿主鸟,它们通常都非常懂得识别蛋,有一些能够识别蛋的花纹和颜色,有一些则能识别蛋的形状和大小。
当它们发现自己的巢穴中有一些不太一样的蛋时,它们就会把那些不同的蛋清理掉。
不过,据信它们通常只会把数量少的当作异常的蛋,如果寄生鸟下的蛋比它们自己的蛋还要多的话,那么它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蛋不正常并清理掉,这算是一个潜在风险。
由于宿主鸟拥有识别蛋的能力,所以寄生鸟的蛋会变得越来越像宿主鸟的蛋,这就导致大部分巢寄生鸟类其实都只能选择特定的宿主寄生,这点和其它的寄生行为是一样的——一旦寄生行为发生,寄生虫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当蛋孵化出来之后,宿主鸟通常就不会冒险杀死寄生的雏鸟,因为不放弃任何健康的后代是基因延续所必要的。
但是,一些受巢寄生影响很大的宿主鸟,它们会在雏鸟阶段进行最后的反抗。
我知道有一科的鸟类,它们雏鸟嘴巴的图案和结构的进化,被认为和巢寄生行为有关系。
△这是七彩文鸟的雏鸟
那就是梅花雀科,这个类群的雏鸟它们的嘴巴上通常有一些独特的乳突和斑点(如上图),它们的父母会根据乳突和斑点的明显程度来进行投喂食物。
梅花雀科被认为是受巢寄生影响最大的鸟类群体之一,而它们雏鸟嘴巴的这种图案正好可以区分宿主雏鸟和寄生雏鸟。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已孵化的寄生雏鸟虽然也会得到投喂,但是因为它们嘴巴的图案无法引起宿主鸟的太多光照,食物不足的话,就更容易死掉。
△乌鸦和杜鹃的雏鸟
最优的方案:交房租!
既然巢寄生行为是一场进化的军备竞赛,那就并不是所有的巢寄生行为都是恶性的,其中一些巢寄生关系已经更像是共生,宿主雏鸟会因为寄生雏鸟的到来而大大提升存活率。
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杜鹃和乌鸦的巢寄生关系,当杜鹃寄生乌鸦时,乌鸦后代的存活率会被提升至70%,而没有被杜鹃寄生时,它们后代的存活率只有30%。
为什么会这样?
有研究指出,是因为杜鹃雏鸟的粪便的气味,这些气味会将猎鹰和夜猫等乌鸦典型的捕食者击退。
该研究先是确定杜鹃雏鸟确实提升了乌鸦后代的存活率,然后它们又把杜鹃的粪便污染鸡肉,然后再把这些鸡肉喂给家猫和猎鹰,结果就是两个掠食者都放弃了被污染的食物。
在这对组合中,杜鹃的雏鸟也会相对早一点孵化出来,但是它不会把乌鸦的蛋推出巢穴,而是提前做好鸟巢的防御,我把这个称为“交房租”。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