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研究发现的新细节为保护濒危凤头鹦鹉免于灭绝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态学家利用基因组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两个凤头鹦鹉物种的认识,揭示了指导保护工作的重要数据,尤其是对极度濒危的黄冠凤头鹦鹉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研究发现了新的基因细节,从而在保护硫冠凤头鹦鹉和黄冠凤头鹦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这些发现为保护这些物种免于灭绝带来了新的希望,并通过精确的遗传知识加强了保护策略。
香港大学(港大)生物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取得了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将彻底改变两个标志性凤头鹦鹉物种的保护工作:硫冠凤头鹦鹉和极度濒危的黄冠凤头鹦鹉。
在此之前,这两个物种都没有进行过全基因组研究,只能通过细微的体貌特征来区分。通过两项开创性的研究,研究小组发现了重要的基因信息,重塑了我们对这些鸟类的认识,并为它们在面临栖息地丧失和非法诱捕的情况下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和《分子生态学》上,它们将在制定未来的保护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天童鹦鹉(Cacatuatriton)与硫冠凤头鹦鹉(Cacatuagalerita)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的外形相似,而且单个物种的分布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然而,《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上的研究利用最先进的基因组分析再次证实,黄冠凤头鹦鹉实际上是一个独特的物种,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大部分地区,而硫冠凤头鹦鹉目前已知只局限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南部的极小部分地区。
这一发现对保护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几内亚,这两个物种都在那里生存,印尼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领导的计划旨在将交出的宠物鸟重新引入岛屿西部的野外,以抵御气候变化、土地使用变化和偷猎带来的影响。
来自SBS的凤头鹦鹉专家、《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亚瑟-桑兹(ArthurSands)博士强调了这种区别的重要性,他说:"在错误的地方引入错误的物种,可能会通过天龙凤头鹦鹉和硫冠凤头鹦鹉之间的杂交或竞争危及它们在野外的长期生存,甚至有可能长期破坏生态系统。"
他强调,此类重新引入计划必须结合基因数据,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现在,要承认海卫鹦鹉是一个独特的物种,还需要对全球立法进行更新,如旨在保护这些鹦鹉物种和许多其他鹦鹉物种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并可能需要发布新的保护级别。
另一项发表在《分子生态学》上的研究侧重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的极度濒危的黄冠凤头鹦鹉(Cacatuasulphurea),利用从100年前的博物馆标本中提取的DNA来阐明亚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这种方法被称为"博物馆组学"(museomics),包括研究保存在博物馆中的标本的遗传物质,这里的标本来自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收集重要的生物数据,而不会干扰野外剩余的濒危个体。
这项研究在华莱士地区(位于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架之间的生物地理区域)发现了三个基因上截然不同的群体,从而简化了以前对七个亚种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C.s.citrinocristata亚种可能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截然不同,并提出了关于孤立的C.s.abbotti种群是如何在偏远的印度尼西亚岛屿上灭绝的问题,因为凤头鹦鹉并不擅长长途迁徙。这些发现重新定义了黄冠凤头鹦鹉的遗传结构,并为其进化和分布提供了新的见解。
领导分子生态学研究的AstridAndersson博士解释说:"museomics的好处之一是能够检查已灭绝、稀有或无法获得的类群的遗传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它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如迁移、基因拯救和繁殖--这些步骤对于避免C.sulphurea的全球灭绝至关重要。"
领导桑兹博士和安德森博士所在研究小组的副主任(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小组)兼SBS讲座教授JuhaMerilä教授说:"准确识别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单元和物种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强调了这些标志性凤头鹦鹉物种内部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并强调了将遗传数据纳入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编译自/scitechdaily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