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喧嚣、一声叹息 一个汽车媒体人眼中的2024
如何总结几天前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每一家媒体甚至行业自媒体都面临的问题,好像不总结点东西出来,就不能称为称职的媒体,在汽车圈同样如此。但是,想要总结点言之有物的、或者说有点道理的,其实并不容易,心里有好多想法,但等说出口的时候只剩下鸡零狗碎,茶壶里煮饺子,你懂的。
为什么呢?我想有可能是汽车市场变化太快,刚想思考分析一下,就被另一种变化覆盖,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汽车媒体又疲于奔命,每天只是在新车发布和试驾中迷失自我。
焦虑的2024呈现出一种浮夸的繁荣,每天都有新车发布,每天都有新车试驾,遇到黄道吉日还扎堆上市,没有一个不是重磅车型。汽车媒体疲于奔命。
如果说2023的关键词是内卷,那2024的关键词就是焦虑,没有哪家车企敢停下脚步,没有人冷静下来反思,只有老了才需要反思,或摸着石头过河,或摸着友商过河,似乎这才是奋斗该有的样子。
车企领导说,每天最怕打开朋友圈,老看到一堆媒体发布友商的信息,脑子里会涌上彷徨自责: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的团队还在干事吗?汽车媒体每天也怕打开朋友圈,一堆车企转发媒体报道的信息,更加彷徨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七点起床,自己的团队怎么跟得不紧,更要命的是,商务在做什么?到了年底合作款都收不回来?
做得越多,错的越多,有的车企做的活动越多,销量越低,但销量越低,越得做活动,进入一个死循环。所有人期待一种神秘力量,把行业的节奏叫停放慢,让大家伙可以喘一口气。
很多怪现象笼罩着汽车行业,很多泡沫也呈现出即将吹破的迹象。在内部极端饱和,外部卷不出去的一年,汽车业上空的空气都快凝固了,两头挤压,泡泡越来越扁……2025会成为泡泡集体爆裂的一年吗?这是悬在所有人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1
跨越两个时代的汽车媒体人
万万没想到,2024年的汽车媒体人会这么难。
跨越两个时代的人,这是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的汽车媒体人对外的标签。
的确是两个时代,燃油车时代和新能源时代。
但这个标签透着无奈。四十多岁,报道汽车二十年,经历了燃油车时代最辉煌的时候,也经历了油车企业最痛苦的时候,过渡到新能源时代后,左手握着燃油车不愿松,右边想抓新能源抓不着,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软不拉几。
四十多岁还在报道汽车行业,其实是痛苦的,来自年龄尴尬——年轻的记者没有经历过燃油车时代,不需要过渡,可以藐视过往一切:以前做的都是什么工业垃圾,连个语音助手都没有;年纪大的前辈,不屑于接受和适应,不屑于和新需求新趣味和解,可以选择一味鄙视和质疑,也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遗老遗少的松弛感。
但是,我们不能,四十多岁的我们躺不平坐不稳,只能努力适应。
02
狂飙的新能源渗透率
万万没想到,新能源渗透率这么快超过50%。往后,新能源车是主流,油车是非主流。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呢?简单的说,每月卖的车里,纯电+插混的比例有多高。虽然全年新能源渗透率还没有超过50%,但至少从7月份开始到现在,每个月的渗透率都超过50%。
大家回忆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单月渗透率是什么时候超过30%的?是2023年12月。是什么时候超过40%的?是2024年3月。到了2024年7月,单月渗透率超过50%,显然大大超过了各路专家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快肉眼可见。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它意味着拐点的到来:第一,新能源汽车成为在汽车市场占主导力量的汽车类别。消费者看到的更多是新能源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自然在购买上会跟跟随这一趋势;第二,更多资金将进入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软硬件产业;第三,配套设施将更多向新能源汽车转移;第四,行业标准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第五,社会基础设施及政策制定将更多考虑新能源汽车及车主。
03
如何触底才能反弹
万万没想到,有些触底反弹来得这么快。
一家连续数年下滑严重、在外界及自己员工眼里快扶不起来的企业,一家发出提前退休邀请竟有大量员工举手申请的企业,竟然在2024年8月份之后迅速触底反弹,连续5个月销量增长,12月的销量竟然恢复到7.2万辆。
不温不火的别克昂科威家族能一路走高,得益于9月24日上汽通用喊出的一口价后。好几万真金白银的降价,消费者心里明镜似的,于是到12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其中,昂科威Plus12月交付了13540辆,同比大涨198.2%,更创下2.0T单一排量车型销量历史新纪录,成为最火爆的燃油SUV。
所以说,不是车卖不动,而是诚意没有给够。有了一口价的加持,昂科威Plust迅速成为15-20万元市场销量最好的2.0TSUV,堪称2024年现象级车型。请问这谁能预料到?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小鹏身上,谁能想到走到悬崖边上的小鹏仅靠一款MONA03就被生生拉了回来。以前小鹏几款车加起来月销上万都成问题,现在每月妥妥3万多,再也没有人讨论小鹏什么时候倒闭了。主管销售的王凤英在饱受质疑一年后扬眉吐气,昂首喝下人生第一杯白酒。
04
一夜发亮的萤火虫
万万没想到,蔚来仅仅制造了一个外观争议,就在一夜之间把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变成全民皆知的网红车型,也在一夜之间让广大群众知道蔚来竟然有了三个汽车品牌。
三只眼的萤火虫跟着理想MEGA、小米SU7一块儿登上网红车型的行列,所不同的是,萤火虫靠着玩梗的吃瓜群众登上了微博热搜的第一,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商业氛围浓厚的微博,靠的却是不花钱的自然流。
由于预售订金只有199元,加上外观争议极大,萤火虫收获了大量的订单,如果在今年4月上市时拥有这个订单数,萤火虫估计得用一年时间来消化——蔚来也将拥有一款真正的爆品。
你不能说这是在营销争议,但一定能说这是争议营销。争议营销的效果不比病毒营销差。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争议营销案例,同样产生了轰动效应。上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航空公司推出了售价25万美元的终身VIP机票,金融家罗斯坦购买了一张,此后20年间,罗斯坦乘坐美航次数超过1.3万次,行程1000万英里,花费超过了2000万美元。2007年,美航入禀法院试图以40万美元原价收回机票,遭拒后将罗斯坦告上法庭,此事顺理成章火遍全球。
05
新能源倒闭潮提前到来?
万万没想到,新能源车企的倒闭潮来得这么快,年初是高合,年中为哪吒,年末是极越。
尤其是极越,抱着股东百度、吉利两条大腿,却依然差点就地解散,令人唏嘘不解。
不过,如果你听到知情人用鄙视的口吻陈述极越某高层如何体外循环,挖空公司,搞肥自己,你就可以理解,极越的倒闭只是时间问题。你更可以理解,为什么百度宁愿背负骂名,也坚持见死不救。
一边是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一边又是电车企业接连爆雷,只能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强的越来越强,弱的即将输掉底裤。
数据为证,比亚迪一家在2024年销售了427万辆,占据2024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40%。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度有可能继续提高,留给新人的时间不多了。
06
BBA根基加速崩塌
万万没想到,BBA的基础如此薄弱,崩塌已经呈现加速度之势。迷失在声光电里大型高调性活动中的他们没有多少感知,其实也不愿意相信,看着发布会直播的经销商有多少正在咬牙切齿。
大好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投资上千万的豪华门店门可罗雀,2024年无数BBA经销商主动或被动退网,只为投入新能源的怀抱。
在悄悄改庭换面换来一种勒令退网的公开声明后,他们以寒了心的步伐加速挥手与这些陈旧势力告别,坚定地投入了华为小米的怀抱。中升连开了48家华为门店,大多数都在原来的门店上改造而成。永达2024年开了15家华为门店,2025年的初步目标是30家。还有华阳奥通,浙江中通……不胜枚举。
经销商才是BBA的根基,根基动摇了,崩塌也是时间问题。如果继续以前压库压配件政策,甚至还制定经销商淘汰KPI这些骚操作,接二连三被经销商抛弃的趋势必然无法缓解。
07
神奇的小米SU7
万万没想到,仅用了8个月,小米汽车就卖出了13万辆,月均1.6万辆,关键是只用了一款车——SU7。这是雷军的胜利,更是小米的成功转型,米粉也完成了消费升级。
很多车企在分析,小米汽车能做出如此声量和销量,除了雷军的个人IP影响力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论是,当然有。花20万出头的钱就能收获一台彰显个性、颇具颜值和智能化能力,性能出众,关键还有雷军背书的车,有何不可,除了使用价值,情绪价值同样拉满,很多人愿意为此掏钱包。这是雷军对人性的洞察,不是保时捷买不起,是保时米更有性价比。
同样的奇迹肯定会发生在YU7身上,光凭YU7的发音梗就能知道,这款SUV的热度有多高。2025年,新的口号是,不是法拉利买不起,是法拉米更有性价比。
也许只有雷军能把复刻经典这个事情做得如此高大上,所以有的模仿丢人,但跟着雷军一起模仿不仅不丢人,还骄傲,小米汽车用户的心态很自洽。
08
高管IP自嗨风
万万没想到,2024年雷军不仅带来SU7,还带来了打造高管IP这股风。
高管下场做个人IP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号称能打造IP的营销机构自然乐此不疲,到处鼓吹高管下场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推波助澜,似乎不下场就是有罪,对企业不够尽心尽力。
有的高管乐此不疲,但更多车企高管苦不堪言,不善言辞的他们在镜头前左支右绌,丑态百出,一场直播下来,数据惨不忍睹,为了不让领导难堪,大量的资金用来粉饰数据,最后都贡献给了字节和腾讯。
事实上,除了雷军、余承东、李斌、李想等自带流量的IP外,其他人出了汽车圈就是路人甲,没几个人认识,全无流量可说,更别说引流了,这样的直播和短视频能有多大价值呢?有这样的时间和资金,拿来走访经销商,调研市场和用户,不比做网红有用多了吗?高管自嗨风可以休矣!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