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竞争攻守易势 英特尔的败退和AMD的崛起
如今,不聊两句AI,似乎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相关从业者到柜台的销售员再到长辈、同事、朋友,似乎都对这个话题略知一二。每次看到由AI驱动产生的新应用、新产品,人们也都在感叹,现在的电脑、手机这么智能了?现在的数字助手这么强大了?
在讨论这些话题时,笔者发现,很多人对于AI的认知就像一个“大明星”,能看到“他”做了什么,也知道“他”的讨论热度很高。但正如人类需要大脑支配、心脏供血一样,行为和外表上的光鲜亮丽,往往会让人忽视了用于驱动的内在核心究竟是什么。
AI也是如此,如果你把ChatGPT、kimi甚至是Siri、小爱同学、Bixby、小艺这些AI应用解剖开来,你会看到什么呢?无非是一堆由处理器、电路板、闪存组成的计算单元以及数据层面的算法、语义资料等等。
归根到底,AI应用不是凭空来的,就跟你在手机、电脑、电视上看到的图像、文字一样,都是由芯片计算而来,所以,“AI芯片”自然也就成了2024年的热词。现阶段,与AI结合最紧密的产品无疑是电脑和手机,不过有趣的是,最早提出AIPC的英特尔如今却深陷泥沼,起步更晚的AMD反而春风得意,两家头部CPU厂商的命运,似乎将从2024年开始,被逐步改写。
开启AIPC赛道后,英特尔接连失利
在AIPC之前,已经有不少产品、技术都与AI前缀完成了绑定,包括AI音箱(2017年)、AI影像(2018年)等等。而AIPC的特殊之处有三点,首先是它由英特尔提出,作为上游厂商,为终端产品做出了定义;其二则是该品类的界定也来自于芯片层而非应用层;其三则是它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爆后第一个加入AI前缀的品类。
所以,与其说AIPC的诞生,倒不如说是个人电脑上出现了AI芯片的应用。进入2024年,AI芯片在PC端的应用有成为“标配”的趋势。英特尔自不必说,从2023年年底发布的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开始,就强调新架构中NPU的作用,但AI成就了英伟达、激活了AMD、却成为英特尔遭遇滑铁卢的开端。
英特尔提出AIPC后,众多OEM厂商自然是双手支持,能够给新品加个噱头、还能推动用户换新,但这件事本身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在竞争中,英特尔既要面对高通、苹果作为“新势力”(Arm架构)的竞争,还被好兄弟微软摆了一道,关于这些内容,可以参考之前笔者撰写的《电脑+AI,有搞头!但不多|2024·大复盘》,本篇内容让我们聚焦在芯片本身。
产品端,英特尔于年末发布了新一代LunarLake架构芯片,采用了8核心混合架构,包括4个性能核心(P-cores)和4个效率核心(E-cores)。英特尔宣称,LunarLake的P-Core架构(代号LionCove)相比上一代产品实现了14%的IPC(每周期指令数)性能提升,E-Core架构(代号Skymont)的IPC提升也超过了RaptorCove。
AI方面,LunarLake集成了新的神经处理单元(NPU),提供了48TOPS的AI性能,整个平台的AI算力达到120TOPS,其中NPU算力为48TOPS、GPU算力为67TOPS,CPU算力为5TOPS。
然而,你翻遍目前市面上关于它的测试内容,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家都在围绕“能效比”讲故事,强调这代处理器将笔记本的续航能力提升了多少、在低功耗下性能提升了多少,而对于AI算力提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都只字未提。
原因很简单,在笔者看来,英特尔提出的混合算力概念,现阶段十分缺乏实际应用支持,目前市面上能够调动英特尔NPU算力的应用,也只是凤毛麟角。客观来说,能效比提升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续航表现始终落后的WindowsPC,能够拥有与以苹果为代表的ArmPC进行竞争。
但对于英特尔自身来说,这却是一场更大的“溃败”。外界有分析称,这些提升,并不是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艺提升带来的,而是由芯片部分交由台积电代工换来的。
据Anandtech报道,LunarLake采用了台积电的N3B工艺制造了整个计算模块,包括P-Core和E-Core,另外还采用了台积电的N6工艺制造了平台控制模块,其中并没有采用自己任何代工设施进行制造,然后再结合了英特尔的Foveros封装技术。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芯片的提升,首功应该给台积电,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英特尔自家芯片工艺落后的事实。9月9日,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发展受阻,据悉已将3纳米以下制程全面委由台积电代工,并进行全球裁员15%计划。
此外,英特尔内部对芯片制造、产品开发上产生的分歧,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公司首席财务官戴维·津斯纳(DavidZinsner)近期在巴克莱科技会议上表示,是否将英特尔的制造部门与产品开发部门正式拆分,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由下一任领导人决定。
英特尔面临顽疾+新伤,AMD躺赢
这还没完,如果只看消费级CPU产品线,LunarLake可以算是今年唯一没有“翻车”的产品。年初开始,上两代桌面产品被曝出存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蓝屏、系统不稳定、甚至“缩肛”问题。其中,最大的舆论便是知名电竞视频博主GamerNexus曝料称,英特尔第13、14代CPU制程中的不当氧化造成电晶体受损,进而导致电阻过高,他认为这是导致CPU工作状态不稳定的原因。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英特尔不得不为相关CPU产品延长保修期,同时通过更新BIOS的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遗憾的是直到目前,该问题仍未得到最终解决,查阅国内视频平台上,依然对此事有持续不断地讨论,并且不少博主提出的相关分析,与官方声称的原因并不一致。
笔者注意到,官方推出的新微码,也只是对CPU的性能进行了限制,用户更新主板BIOS后,不少都反馈出现了跑分降低、电压依然存在异常的问题。而怕“缩肛”也成为消费者不购买相关产品,甚至选购竞品的理由。
新一代的桌面CPU酷睿Ultra200S系列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绝对性能相比上代旗舰产品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缩水了,要知道这可是对能耗、温度要求相对宽松但对性能追求更加极致的桌面端产品,近期,又有消息称英特尔将会通过更新BIOS的方式来提升处理器性能。
要知道,曾经英特尔可是以性能领先、稳定流畅、不折腾著称的产品,而近两年的产品中,已经被贴上了能耗大、温度高的标签,如今还要新增一个“买半成品、全靠更新”的名头。
产品端问题频出,直接反映到了市场数据层面,根据MercuryResearch的报告,英特尔在桌面端和笔记本的CPU市占率环比分别下降了5.7%、2%。笔者认为,其在桌面端市占率的崩盘才刚刚开始,维持现在的竞争态势下,英特尔的市占率还会继续下降,如果竞争对手AMD采用更加激进的价格策略,那市场份额下跌速度还会更快。
如果短期内英特尔无法拿出更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并彻底解决人们对上两代部分产品的“隐忧”,尤其是高端型号的CPU,那桌面端CPU的竞争将有可能迎来逆转,毕竟目前英特尔的市占率即将跌破7成,AMD也达到了史上新高。
另一方面,在X86服务器市场的竞争,英特尔同样也被对手AMD不断挤压,根据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英特尔的X86服务器CPU出货量达到409万颗,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9.8%,其收入也同比下降1.4%。
反观竞争对手AMD,不仅出货量增长了14.4%,收入也增长了20.7%,尽管英特尔在市占率上依然领先,但公司面临的压力却不断增大。
了解到上面这些内容,英特尔交出56年来最差“试卷”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英特尔公布第三财季业绩报告,公司营收为132.84亿美元,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0.2亿美元,按GAAP计算,公司净亏损达166.3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达2.97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时也是过去56年来最大单季度亏损。
2024年,注定载入CPU竞争史
糟糕的表现让投资人的信心也越来越低,从去年年底开始,英特尔的股价就一路走低,从50美元一路下跌至20美元。截至目,前其市值约为876亿美元,还不到竞争对手AMD的一半。12月2日,英特尔宣布,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帕特·格尔辛格已于12月1日正式退休,并辞去了公司董事会的职务。
正如前文笔者分析的,属于英特尔的波动仍未结束,尽管从市场份额来看,它依然是CPU领域的老大,但英特尔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不是换能够通过更换领导层轻易解决的,过往产品存在的缺陷问题,一方面需要英特尔持续投入经费去解决产品的售后,同时也会影响到现阶段乃至未来的产品、品牌口碑。
要知道,曾经的AMD就是因为发热、性能低问题被定在耻辱柱上很多年,一句“i3默秒全”,让AMD花了10年还没完全翻身,而英特尔这次产品集中出现的“缩肛”问题,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梗”流传下去。
相比之下,AMD其实在AI上发力的更晚,尤其是消费级CPU领域,直到今年年中才开始在CPU中引入NPU单元,但产品层面实打实的打磨和提升,却让用户和企业更加买单,配合台积电先进的制程工艺,让产品的性能、能效以及应用表现上都获得了稳步提升。
以年中发布的锐龙9000系列为例,在核心规格上没有太大调整的前提下,凭借频率提升、缓存容量增加,就获得了16%的IPC提升,而且依然保持了TDP功耗相比英特尔同级别产品更低的特性。
面相笔记本、掌机等移动端设备的锐龙AI300系列处理器同样受到很高的关注度,采用全新Zen5架构,集成基于AMDXDNA2架构的NPU,NPU算力超过了英特尔,达到50TOPS。
同时也得益于英特尔目前高端CPU在性能方面存在的短板,AMD的高端产品如锐龙99950X,发售后一度处于断货状态,游戏表现更好的锐龙99800X3D更是直到目前依然维持缺货加价的状态。
根据德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MindFactory11月初公布的最新一周CPU销量数据,英特尔于10月24日正式发布的ArrowLake酷睿Ultra200S系列处理器在该平台的销量为零。同一时期,AMD处理器在MindFactory的销量占比约为94.81%,共售出约730颗处理器,平均售价为267美元,占总收入的92.64%。相比之下,英特尔处理器仅售出约40颗,平均售价为388美元,占总收入的7.36%。
不仅是消费级产品,服务器端也是如此,面对企业日益看重的AI能力和持续扩大的AI运算需求。8月19日,AMD宣布用49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ZTSystems,AMD预计,到2025年底,该交易将在非GAAP基础上实现增值。
AMD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LisaSu表示:“收购ZTSystems是我们长期AI战略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旨在提供领先的训练和推理解决方案,可实现从云端到企业级客户的大规模快速部署,此次收购还建立在我们对于加快AI软件与硬件路线图的已有投资上。”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笔者认为2024年很有可能成为英特尔与AMD攻守易势的重要节点。目前,在消费级市场已经可以看到这股趋势的显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AMD产品的定价不再像过去那样激进、即便不依靠降价策略也会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产品的保值率和受欢迎程度也在持续上升。
而英特尔方面也在积极应对,前文提到的为新产品提供补丁更新便是举措之一,但考虑到上两代产品引发的舆情以及新产品的“出师不利”,其对消费者在品牌认知上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踩一下[0]
顶一下[0]